現代人脖子酸痛,大部份是因為姿勢不良,睡姿不好或緊張造成的肌肉筋膜僵硬。但是也有部份是因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症,甚至癌症轉移引發的頸椎酸痛,所以仍需就醫釐清病因。
● 頸椎常見的退化性疾病:
(一) 頸椎間盤病變 (Cervical Disk Disorders):
有彈性的椎間盤連接椎體。使頸部可以做有限度的活動,同時也充當避震器的角色,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不正確的使用或外力的傷害都是產生頸椎間盤病變的原因,關節炎也會導致椎間盤退化和骨刺增生。一旦壓迫神經,便會引起疼痛。椎間盤病變最常見的表現是一開始只是間歇性的頸部酸痛,接著是頸部、手臂麻痛加劇、無力、下肢僵硬、協調障礙,如果不處理甚至會癱瘓。掌管四肢和軀幹的所有神經由腦部發出以後都必須經過頸椎這個通道,一旦頸脊髓受到椎間盤突出或骨刺的壓迫,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二) 頸椎狹窄 ( Cervical Stenosis ):
椎間盤經過經年累月的使用逐漸脫水退化失去彈性,原來做為避震器的功能也逐漸喪失,這時人體為維持脊柱的穩定度,骨頭的部份開始長骨刺,韌帶的部份開始肥厚甚至於鈣化。相形之下脊髓所在的脊椎腔和頸神經根通過的脊椎神經孔就變得狹窄,因此頸椎狹窄患者大概有幾種症狀:頸子開始酸痛,還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沒力量,精細的動作沒辦法做,走路腳步越來越僵硬無力、麻痺,有時拖鞋掉了都不自覺。
(三) 骨關節炎 ( Osteoarthritis ):
頸椎關節也會日趨退化,症狀是頸子酸痛常會擴散到肩膀和兩肩胛骨之間,這種痛常常早上起床後厲害,之後減輕,到了傍晚、晚上又再度厲害。曾經有過頸椎扭傷的人較容易發生。
● 診斷的方法:
詢問病史、症狀,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包括肌力、反射等,傳統的頸椎 X光檢查及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清楚看出是否生有骨刺及後縱韌帶鈣化,脊椎排列是否異常。目前最詳盡、最不具侵襲性的要算是磁振造影檢查(MRI) ,可以很清晰顯現組織結構。除了影像檢查外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NCV/EMG)也常被使用。
● 治療方式:
(一) 復健治療:
因為頸肌肉僵硬或扭傷所引起的酸痛,病患可以自己藉由保守的醫療方式得到明顯的改善,如改良姿勢、改變睡姿、枕頭,避免久坐久站,溫和的伸展運動,熱敷,電療,頸椎牽引等。
(二)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首重找到引發疼痛的軟組織或關節病灶,並借由超音波的導引進行多點注射,將注射藥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直接注射至頸椎周圍病灶,以刺激修復,進而增加軟組織或關節強度以穩定關節、改善疼痛,同時也可幫助放鬆肌肉。
(三) 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對病情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保守治療無效或反復發作時,才是使用手術治療的時機。手術的方法,包括減壓、骨融合術和骨材固定。減壓可以由前位進入的椎間盤切除,椎體切除或由後位進入的椎板切除,端視神經受壓迫的位置而定。